日期:2016年08月06日 (星期日)
天氣:超級大晴天,好熱。
地點:花蓮縣-秀林鄉
攀爬山岳:無
行程時間: 4小時(含休息、拍照)
拍攝器材: Canon 5D + 24-70/F4                        
參加成員: 阿亮第一次騎車走中橫

 

  

中橫公路,全名東西橫貫公路或中部橫貫公路,簡稱中橫,是台灣第一條串聯東部與西部的公路系統,與南橫公路、北橫公路並列為台灣三大橫貫公路。

最初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的中華民國國軍榮譽國民擔任開發主力。

中橫公路貫穿分隔台灣東岸與西岸的中央山脈,所經的地形相當多樣化,從平地直到三千多公尺高的合歡山,中間有隧道、河谷等開鑿,亦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

省道台八線是此系統中的主線,另有宜蘭、霧社兩條支線,公路編號分別為台七甲線與台十四甲線;

其中台八線上谷關至德基路段在九二一大地震後長期封閉,至2011年完成便道的整修,惟僅供梨山地區與公路沿線居民和工程人員等出入使用,未對公眾開放。

 

中橫公路主線於谷關到德基水庫段設計了二條路線,其中台八線段稱為青山上線,而台八甲線則稱為青山下線(目前此二線均因九二一集集大地震而封閉)。


公路西邊起點是東勢、經過白冷、梨山、大禹嶺之後一路爬高,開始沿著立霧溪通往花蓮太魯閣,其中經過了關原、慈恩、洛韶和天祥。這一條主線全長190.830公里,也就是台八線公路。


除主線外,中橫公路另有宜蘭支線與霧社支線。宜蘭支線編號為台七甲線,可從梨山開始往北,在中央山脈中行經武陵農場,最後銜接北橫公路通往宜蘭,全長約111.7公里。

至於霧社支線則長有41.719公里,也就是台十四甲線公路。於台十四線霧社附近為起點,經鳶峰、清境農場、昆陽接上大禹嶺後,回到立霧溪邊的中橫公路主線。

 

阿亮這次的中橫公路東段之旅路程如下:

合歡山隧道(跨界) - 大禹嶺 - 關原 - 碧綠神木 - 慈恩 - 新白楊 - 華祿橋 - 洛韶 - 薛家場 - 豁然亭 - 西寶 - 谷園 - 文山溫泉 - 天祥(塔比多)- 綠水 - 慈母橋(合流) - 九曲洞 - 錐麓斷崖 - 靳珩橋 - 燕子口 - 布洛灣 - 溪畔壩 - 不動明王廟(寧安橋) - 長春祠 - 太魯閣牌樓(太魯閣口) - 富世 - 太魯閣大橋

 

↘今晚的露營地「關原加油站」,停車場露營地,只有廁所,有水,但沒有電,因為設施較簡單附近又無熱門景點,所以來露營的人很少。

 


 

↘「關原加油站」停車場露營地佔地遼闊,且來露營的人很少,所以晚上睡覺很安靜。

 

↘「關原加油站」是全臺灣海拔最高的加油站,也是唯一虧錢的直營加油站,但為了服務中橫公路上的旅客,即使虧錢也要熱心經營。

 

↘關原加油站海拔2374公尺,是全臺灣海拔最高的加油站,更是中油唯一從未賺錢的加油站,但為了服務經中橫公路及大禹嶺、合歡山等地民眾,中油公司一直虧本經營迄今。

 

↘目前關原加油站只有二人輪值,每天僅保留一人執勤,還需兼顧包括熱飲、簡易熱食等服務,除了加油外,也讓行經中橫山區的遊客,感受到暖暖的人情味。

 

↘關原位中央山脈,故居北方畢祿山臨下,並南鄰塔次基里溪(立霧溪),與對岸屏風山遙望;沿中橫公路,介於東方碧綠神木、西方大禹嶺之間,為一處平坦的高地,關原加油站設立於此。
在屏風山西麓,沿塔次基里溪開闢軍用道路,是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為討伐太魯閣原住民可運送軍械、砲彈之用,並在屏風溪、塔次基里溪匯流處形成一塊河階做為駐紮營地,
該地由太魯閣討伐戰指揮官佐久間左馬太以岐阜縣「關原」命名,此為現今所稱「關原舊址」。

 

↘從關原遠眺合歡群峰,照片中間最高的山就是「合歡東峰」。

 


 


 

↘從中橫公路遠眺奇萊東稜,  奇萊東稜、馬博橫斷、南三段、干卓萬同被岳界公認為台灣四大障礙路線。
  縱走奇萊東稜需5天,從合歡山松雪樓一直走到太魯閣天祥的岳王亭,沿途的百岳高山有
一、奇萊北峰
二、磐石西峰
三、磐石山
四、太魯閣大山
五、立霧主山
六、帕托魯山


 

↘碧綠神木,樹齡超過三千餘年,位於中橫公路128公里處,樹高約50公尺,樹徑3.5公尺,是中橫沿線最巨大的神木。

 

一直騎了1小時多,我來到了慈恩,這裡海拔1995公尺,位於魯翁溪(又名慈恩溪)上游一帶。

 


 


中橫開闢時,蔣經國先生曾在此露宿,思念慈母養育之恩,所以命名為慈恩。
慈恩山莊原由救國團天祥活動中心管理,為早期中橫健行時的重要據點。

 


 

↘民國60~70年代正是救國團最盛行的年代,當時中橫健行隊是很熱門的,都會在慈恩山莊住一晚。

 


 


 


 

↘慈恩山莊最大的特色是紅色斜屋頂,和有「中橫小白宮」之稱的洛韶山莊並列中橫兩大歷史建築。

 

↘慈因山莊早期是中橫開路時期的招待所,中橫開通之後,有一度是公路局候車站之一,
在救國團發展時期慈恩山莊劃歸由天祥活動中心管理,為早期中橫健行、年青人戶外活動時最重要的活動聚點及訓練場所之一,

救國團發展後來受到限制,也直接影響到慈恩山莊的生存,在民國九O年代交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但因為經營不易,在民國九十四年三月一日結束營業。

 


 

↘慈恩山莊可以容納190人的露營場地,是山友健行登山的重要休息據點。

 


 


 


 


 


 

↘離開慈恩山莊後,再回到中橫公路看看慈恩這地方,下次爬羊頭山可以住這裡。

 

↘過了慈恩之後,續往下騎,會經過中橫公路較危險的路段,看看上方的落石,完全不想久留,拍一張照片後 ,立刻離開。

 

↘慢慢地我將進入立霧溪谷,很快地就要進入西寶、天祥一帶,從這裡是眺望太魯閣七雄的好地點。
所謂太魯閣七雄是指
1. 曉星山
2. 三角錐山
3. 二子山
4. 清水大山
5. 塔山
6. 豬股山
7. 富田山

 

照片的左上方,最高的山頭乃是中級山之王「三角錐山」,
因為從清水大山、立霧山一帶眺望三角錐山,其山形尖銳,四面皆陡峭如刃,
不管從那個方向看皆呈完美的三角錐體(接近金字塔四角錐),從日本起即命名為「三錐山」。

達道的家網誌:http://blog.xuite.net/shylian.chen/blog/303889703

 

這張照片是2015年初拜訪達道的家所拍攝的,照片慈祥的老人是達道頭目,背景就是「三角錐山」。
達道的家_111.jpg - 達道的家、立霧山、大同大禮步道、砂卡礑步道


 


 


 


 

華祿溪橋位於群山聳翠岡巒起伏的華祿溪上,海拔高度約1300公尺處,行經婉延的台8線公路上,遠眺熱情的火紅橋身亮麗的鋼柱護欄,在綠意昂然疏影婆娑的公路上險的格外亮眼,當地早期有一位工程前輩齊先生及少民居住於此,以種植蔬果維生,此處人煙稀少薄霧繚繞可謂仙境。

 

華祿溪橋早期於民國54年4月完工通車,後因溪水暴漲挾帶土石造成災害損壞,當時對於車輛通行居民蔬果運輸是一大問題,於是工務段將其新橋移往下游處,距水平面較高處重新建造,以避免再次造成相同的損害,其結構形式為下拱式鋼構箱型樑,橋長105公尺雙車道設計,兩側為鋼管式護欄,並於民國84年1月完工通車,使其往返於山區之居民及過路之遊客有一個安全美觀的雙臂。

 


 


 


 

↘照片上方是洛韶山莊,可以行文跟太管處借用,一日6000元(好貴),可借用的目的為辦理以下事項
一、藝文展覽
二、生態旅遊相關活動
三、學術研討
四、教育講座等項目
五、其他

 

洛韶工務段,負責中橫公路台8線(大禹嶺~太魯閣)這長長的路段,只要爬過合歡山,或是來太魯閣遊玩的人一定很常看到洛韶這地方。

 


 


 


 


 


 


 


 


 


 


 

↘西寶國小的前身是富世國小分校,在民國50年代許多開拓中橫公路的老榮民們,他們的孩子和當地的太魯閣族孩子們,因附近無國校可就讀,於是趁故蔣經國先生參訪西寶農場之際,提出建立國小請求,於是在民國60年西寶國小成立了,讓西寶附近的小孩不用在跑到遙遠的天祥讀書,或是閒晃在家中。

 


 

↘西寶國小,是全臺灣唯一無學區限制的小學,家長只要申通,經通過後即可入學,
來到西寶國小就讀的小孩,有太魯閣族的原住民,有開墾中橫老榮民的二三代,有在天祥做生意的,也有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小孩。

 

↘西寶國小有開放露營,據西寶國小公告的「105年度暑假露營及住宿注意事項」

一、開放時間:105年7月1日(五)16時起至105年8月29日(一)12時止。
二、方式
1.住宿: 6月6日起開放預約
2.露營:露營開放時間不須事先申請,惟20人以上團體請事先預約。

三、收費:
1.住宿申請à請參閱場地使用收費基準表(附件一),請提前申請。 -->這個就要上網查囉!
2.露營申請每人清潔費150元(12歲以上),100元(12歲以下),均含熱水供應,


 

 

 


 


 


 


 


 

↘台8線176K+300(錐麓隧道)路段復建施工,自105年8月4日起至105年8月31日止,管制時段調整為8:30至17:30止每逢半點放行10分鐘(例如8:30、9:30…等;週六、日與國定假日不管制)。
上面是公路總局新聞稿,但是今天是星期日,還是有管制的說。

 


↘終於來到太魯閣了,從這裡一直到燕子口、九曲洞是太魯閣最美麗的風景。

 

↘哇!我早上從關原(大禹嶺附近),一直騎車到天祥,將近騎了50多公里的山路,從海拔2600公尺急速陡降到海拔400多公尺的天祥。

 

↘「稚暉橋」紀念蔣經國總統的老師─吳稚暉先生而命名的,於民國47年通車,全長71公尺。

吳稚暉,名敬恆,一名脁,字稚暉,以字行,通稱吳稚暉,原籍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出生於江蘇武進和無錫交界處的雪堰橋。
晚清秀才、舉人、書法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追隨國民革命卻不入公家。1947年,在原籍江蘇省武進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從稚暉橋遠眺天祥。
天祥,原意是紀念南宋的文天祥,但此地為太魯閣人世居之地,舊名為「塔比多、塔比督、得比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則譯作大北投,但在西元1967將日本時代的佐久間神社的原址改建成公園,公園內佇立一座文天祥雕像,並更名為「天祥」,沿用至今。

 


 

 

 


 


 


 


 


 


 

 


 


 


 


 


 


 


 


 


 


 


 


 

靳珩,河北無極縣人,台灣知名已故土木工程師,畢業於北洋大學的土木工程學系。
1948年隨國民政府來到台灣,於中部橫貫公路修築工程的巡視時,在燕子口一帶因地震引起的落石砸中而殉職。
該公路完工時,特將燕子口該處的橋命名為靳珩橋以茲紀念。

  

在靳珩橋的附近有一座公園,立有一座靳珩半身銅像,
旁邊高地上還有一座尖碑刻著「公路局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紀念他因公殉職,供世人緬懷。

 

照片上方的橋樑是「靳珩橋」,原名白龍橋,是中橫公路橫跨魯丹溪的橋樑,全長82公尺,寬有11公尺。
原是立霧溪一條產金道路,跨越魯丹溪的一座簡易橋樑,橋身呈石拱造型。
國民政府來台後,為開闢中橫公路而興建,並保留石拱的橋身造型,後來因工程師靳珩於上午進行巡察時,遭逢地震而被落石擊斃,故竣工後改稱「靳珩橋」,以茲紀念。
此外,在橋的附近興建一座公園,並立有一座靳珩半身銅像,旁邊高地上還有一座尖碑刻著「公路局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紀念他因公殉職,供世人緬懷。
靳珩橋曾於1997年安珀颱風給摧毀,如今所見的靳珩橋外觀是2003年重建。

 


 


 

照片上方有一小小條的的橫線,那就是聞名國際的錐麓古道,參考網址:http://blog.xuite.net/shylian.chen/blog/26860608

很久以前,曾經聽過人們對錐麓古道的描述,一條位於立霧溪谷峭壁之上,三角錐山之下,原住民們用血淚換取的古道,遙想當年,日本人強迫太魯閣人,將身體用繩索綁緊,從山上垂直降落,先在峭壁上挖出一隻腳可以站立的空間之後,再慢慢地挖出一條舉世聞名的『錐麓古道』。

連綿的高山,壯麗的峽谷,清翠的溪流,陡峭的懸崖,這些美麗的絕景,存在於花蓮太魯閣,世人皆知的太魯閣,大部份都會去燕子口、九曲洞,卻不知在峽谷上方,有一條曾經被人們遺忘的錐麓古道。

 

 

中橫公路,全名東西橫貫公路或中部橫貫公路,簡稱中橫,是台灣第一條串聯東部與西部的公路系統,與南橫公路、北橫公路並列為台灣三大橫貫公路。

中橫公路貫穿分隔台灣東岸與西岸的中央山脈,所經的地形相當多樣化,從平地直到三千多公尺高的合歡山,中間有隧道、河谷等開鑿,亦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
省道台八線是此系統中的主線,另有宜蘭、霧社兩條支線,公路編號分別為台七甲線與台十四甲線;

兩天的合歡山之旅,我只有騎過小風口到花蓮新城,算是只體驗一半的中橫公路,下回將要挑戰全程的中橫公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ylian 的頭像
    shylian

    阿亮的假日趴趴GO!

    shyl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