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行程 (第二天)
4/30(星期日) 石猴車站→松山登山口→岩石展望點(可眺望玉山) →松山→酒瓶營地→乾溪溝→眠月神木入口→水漾森林

今天的行程是三天當中最累人的,我們將從海拔2333公尺的石猴車站啟程,先沿著眠月線往前走到松山登山口,再上稜到海拔2551公尺的松山,接著在稜線緩上緩下,當快到水漾森林時就會一路陡下坡。
經過酒瓶營地、乾溪溝,最後來到眠月神木入口,然後再一路下切到水漾森林。

一般人只需6.5~7小時即可走完今日的路線,包含探訪眠月神木,
但是今日聖凱狀況不佳,因為聖凱從未爬過中級山,只有去臺北陽明山健行而已,這著實讓聖凱累壞了,真是太辛苦了,
所以我們今天走了8小時,且沒時間去拜訪眠月神木。

 



早上醒來,望著遠方山巒景色,哇!今日又是藍天白雲的好天氣。

Venia為我們料理美味的蔥油餅,真是太美味了。

吃完早餐,收拾帳篷,整理好背包後,我們在石猴車站晃晃兒,感受這近百年歷史的車站。
眠月線鐵路原本設計是用來運送木材,是日本人在西元1915年(大正4年)建置的,從阿里山新站開始計算,全長9.2公里。
在民國70時,嘉義林區管理處為擴大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旅遊範圍,於是將眠月線重新建置為觀光鐵路
並在民國72年2月11日正式通車,且同步規劃石猴遊憩區,在當年是臺灣人最愛的遊旅勝地。





眠月線又稱「塔山線」,在日治時期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當中的兩條主要路線之一,另一條是「哆哆咖線」
而眠月線又可再分出
1. 大瀧溪線
2. 大瀧溪上下線
3. 眠月下線
4. 塔山裏線
5. 大學林線
6. 鹿崛山本線





「眠月」與「河合鈰太郎」的故事

 

河合鈰太郎,大日本帝國愛知縣名古屋市人,曾擔任東京帝國大學教授,也是臺灣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倡建者,
當時河合博士提倡興建世界級的登山鐵路,而非臺灣總督府在西元1910年基於獲取阿里山的林業資源而變更了河合博士的原始森林鐵路設計。


河合鈰太郎曾有一首著名的詩,這也是「眠月」由來。
斧斤走入翠微岑,
伐盡千年古木林,
枕石席苔散無蹤,
鳴泉當作舊時音。

西元1919年河合博士到回當年與藤田組人員,曾經夜宿的地點時,對於昔日的參天古木皆已被砍伐的情景感到十分感傷,因而寫下這首詩。
西元1931年河合博士去世之後,由其友人在1933年2月3日為他在阿里山立「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

 

1904年與1906年總督府派遣的森林調查團隊成功探勘阿里山地區,以其姓命名「河合溪」(今阿里山溪),以玆紀念。


石猴車站旁邊的月台。




石猴車站的名稱由來是在附近有一個重要地標「石猴巨岩」,

其高度31公尺,直徑為9公尺,其遠方仰望就像蹲坐的獼猴,
若從另一個角度觀看,又像是達摩盤坐,所以在日治時期又稱「達摩岩」。



石猴車站的垃圾筒還蠻漂亮的,比現在街頭常見的垃圾筒更具設計感。


石猴車站旁邊是廁所,廁所旁邊則是好漢坡的終點,所謂好漢坡是指早期溪阿縱走的路段之一。 

當年參加溪阿縱走的人先走到今日的杉林溪,再上切到亞杉坪林道,最後在第九林班工寮夜宿。
第二天先經過眠月神木,接著通過隧道後陡上好漢坡 ,一直爬到石猴車站。
在民國72年以前眠月線尚未通車,石猴車站也未建立,所以當時的眠月線鐵路是荒廢的。
山友要在當天走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住宿,據說當時住在阿里山閣賓館一人才100元,
然後第三天搭森林小火車下山。





這是當年的售票窗口,如今只待登山客前來追憶了。


難得的三人合照。


西元1997年7月1日(民國86年),阿里山最知名的神木因大雨侵襲而導致半邊倒塌,
林務局為維護遊客安全將神木放倒置於原地供遊觀賞,

原本地方人士希望石猴遊憩區能取代神木的威名,藉以吸引遊客上山,
連阿里山郵局也以石猴為新紀念戳,取代原來的神木戳,
但是在民國88年發生921大地震後造成石猴斷頭殞落,

 

雖然眠月線歷經10多年的搶修,原本預於民國98年恢復通車,
但很無奈地莫拉克之八八風災再度的重創眠月線鐵路,
現在的石猴遊憩區已荒蕪無人聞問,
只剩下前來探險的登山客而已。








再會啦!  石猴車站!
我們將前往水漾森林,下一次拜訪您將是「阿豐縱走」。














頗有歷史的石階步道,
遙想當年小火車奔馳於眠月線,載運著成千上萬遊客來這裡參加石猴巨岩。



 
這兒地勢平坦,從網路上的資料得知以前有人在這兒種植山葵,
這~~~~~
大老遠沿著走到這兒種山葵,會不會太勤奮了。

 




走到這兒就要停止前進了,因為前方的鐵道崩坍了,

我們要從右邊的登山口上切到海拔2557公尺的「松山」,
再下切回到眠月線鐵路。







從眠月車站往松山登山口前行,不久遇到一台廢棄台車,
Veina說這裡的地勢平坦,空間又大,昨晚應該來這裡搭帳篷。

阿亮觀察一下,這地點也不錯,只是稍為潮溼一點。















神奇的山洞,不知當年是作為小火車穿越山脈而建,還是另有其他用途。







當快接近松山時,有一開闊地可以遠眺玉山群峰。

照片中右邊最高點是「玉山主峰」
而左邊是玉山北峰、玉山北北峰。





松山,海拔2557公尺,有一顆三等三角點5027號,
松山屬於阿里山山脈,行政區域是在嘉義縣阿里山鄉,

阿里山區域區知名的中級山如下
大塔山、塔山、松山、烏松山、鹿崛山、獅子頭山、祝山、萬歲山、兜山、千人洞山、光崙山、大凍山、火炎山、篤鼻山和對高岳。


恭禧聖凱完成人生中的第一座中級山「松山」。



松山的三角點後面有一顆日治時期設置的「大正六年三月營林局」所立之「第百二十號」柱石。

 

柱石的另一面寫著「大正六年三月營林局」。

 



接著就是在稜線緩上又綏下前行,

初夏的五月,在這海拔2500公尺的山上,氣溫舒適,又是走在松針步道,是很棒的登山體驗。

 









爬過新阿溪縱走的人都對這張照片很熟悉,

那就是照片中間的筆直壕溝,這真是太神奇了,怎會有這麼筆直的壕溝呢?
是人工切開,還是天然形成的呢?








過了松山後,往前走一段平緩路,然後就下切到眠月線鐵路,

此時可以理解眠月線鐵路是腰繞松山過來的,但因為石猴車站附近的鐵路崩塌嚴重,
所以我們得高繞到松山再下切回到眠月線。

接著還要繼續往下切,不可以沿著眠月線往前走,
因為在2008年東吳大學的溪阿縱走探勘發生山難,導致林哲明同學不幸墜落喪生,
在此為哲明同學致哀,也感謝東吳大學山社的探勘,為後來的山友開創安全的路線。

有關2008年東吳大學的溪阿縱走探勘山難,完整的描述可參考這個網頁。
http://www.sumca.idv.tw/discuz/viewthread.php?tid=127&extra=page%3D1#



 




我們要一路下切750公尺才能抵達水漾森林,非常的陡喔!

 







 

 







聖凱加油,我們快要抵達水漾森林了。

 




 

酒瓶營地,顧名思義就是有一堆丟棄的酒瓶。












從剛才的酒瓶營地下切,會一路陡下到匯流口上方的第一條溪流處,到處都是巨石林立的乾溪床。
然後往前走到通往亞杉坪林道的15.2K登山口。
因為溪床的路徑不清,所以要注意前人幫忙堆積的疊石,只要小心沿著疊石前行即可找到亞杉坪林道的15.2K登山口。












午區的山嵐讓我們置入魔幻森林,這棵巨木像似阿凡達啊!





 





走著~~走著,
我們發現一座山,猜測是民國60多年時的溪阿縱走路線中,
第二天經過眠月神木後,接著穿越一座山洞,然後就開始爬上好漢坡了。



 

 

眠月神木入口,來回約1小時),
因為時間有點晚了,所以下次再去眠月神木吧!
我們休息20分鐘後續往水漾森林方向前進。

 


 

歷經8小時的行走,我們終於抵達人間仙「水漾森林」了,
聖凱,您今日太辛苦了,接下來就可以好好休息,好好感受水漾之美了。
IMG_6815.jpg - [阿里山] 阿溪縱走-水漾森林、杉林溪(第三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ylian 的頭像
    shylian

    阿亮的假日趴趴GO!

    shyl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