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208 (星期六)

天氣:早上晴天,下午陰天

地點:屏東縣獅子鄉、台東縣大武鄉

攀爬山岳:出水坡山(海拔653公尺,二等三角點)                            

拍攝器材: Canon 5D + 35mm/F1.4

參加成員: 野樵生態協會(15)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一般說法起點為屏東縣枋寮水底寮,途經玉泉村、崁頭營、歸化門越過中央山脈後終點在臺東縣大武,古道長度約47公里左右,交通部公路總局正式編號為縣道198號,步道徒步路段長15.4公里,為農委會林務局規劃之國家步道系統的一部分。

因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遂展開了闢建開山撫番的工程,開鑿了幾條通往後山的越嶺道。光緒八年(1882年),清朝官員周大發等人負責監修這條平埔族馬卡道族人移民東部之路,當初古道起點附近有三條崙石頭營的屯軍負責古道防務,因此清代地方誌將此道稱為「三條崙道」。

清末時期包括八通關古道在內的多條古道都迅速廢棄,只有三條崙道路暢通無阻。胡適的父親胡鐵花於光緒十八年曾在台灣任職台東知州,當時便是利用這條古道過去台東述職。

日治時期,日本人亦六次修建清朝的三條崙道,使之成為鎮壓當地原住民排灣族的理番道路,也因為道路經過的最高警備據點浸水營駐在所於1901年設立,此後路名改稱為浸水營越嶺道。經拓建的浸水營越嶺道路徑大致與三條崙道相同,當時是東部水牛、黃牛向西部輸出的唯一通道,同時也是東、西部往來的電報及郵遞路線。


1945年後,古道一度成為陸軍野戰訓練場所。1968年,國防部為了在大漢山頂建立雷達站,而將從水底寮至中央山脈主脊的路線開發為軍用車道,也就是現在的大漢林道,古道西段的路線大部分被新路取代,東段則乏人行走而逐漸荒廢。直至1990年代,在進行古道調查時,才又重新受到重視。

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姑仔崙舊社」、「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清代營盤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沿線區域內已公告有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大武事業區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及大武臺灣油杉自然保護區等三處自然保護區域。

現今走訪浸水營古道,西段部分大多經由枋寮新開村附近的大漢山林道上山,此林道已漸漸取代原古道西段部分,為國軍大漢營區所闢建,車輛可通行。

約行至林道23.5公里處在「大樹林」與原古道會合,接下來的東段部分則正式規劃為「浸水營國家步道」,長約15.4公里,車輛不可通行,靠步行約一天之內可走完全部路程,古道海拔落差介於200公尺–1,450公尺之間,可以遠眺南、北大武山。另,欲登步道者在進入到管制哨以上,必須事先辦理入山證。

上述文章引用維基。

 

[盼望的浸水營古道]

阿亮10年前開始爬山就聽聞「浸水營古道」大名,這是一條從屏東「大漢林道」最高點開始爬山的路線,然後一路下坡直抵台東大武鄉,聽起來似乎不難,然而屏東太遙遠了,我又沉迷於百岳、中級山,無暇撥空拜訪。 

近年來,阿亮開始對古道有著濃厚興趣,於是阿亮列出心目中的十大古道,並逐一實行,今天我將要完成第3名「浸水營古道」。

 

阿亮心中的十大夢幻古道

1.     八通關古道全程(東埔 ->瓦拉米)

2.     能高越嶺古道全程(屯原->銅門)

3.     浸水營古道

4.     錐麓古道(慈母橋 ->錐麓吊橋)

5.     阿塱壹古道

6.     特富野古道(自忠 ->特富野)

7.     霞喀羅古道(清泉 ->秀巒)

8.     司馬庫斯越鴛鴦湖古道

9.     哈盆越嶺古道

10.   巴福越嶺古道

 

↘碧海晴天、海角天涯的 阿朗壹古道


 

↘浸水營古道上有台灣難得一見的大面積九芎林區。

 

[遙遠的屏東楓港]

201528日,中午12:30,搭乘野樵專車,從台北火車站出發,走中山高,沿途在桃園南崁、台中台灣大道、台南、高雄接駁山友。 

6小時後抵達屏東楓港「隆安民宿」,享用晚餐已經是晚上7點了,這是一個搭車比爬山還要久的行程。 

↘讓阿亮朝思暮想許多年的「浸水營古道」。

  

[享受4公里的林道森林浴]

半夜3點半起床,4點從隆安民宿出發,車子從台一線轉屏198線道,再直奔大漢林道。 

從海拔70公尺的新開苗圃就是屬於大漢林道,沿途經過檢查哨、歸化門營遺址、力里社遺址、大樹前營遺址,最後目標當然是海拔1400公尺的古道入口(大漢營區前方),然而在古道入口前4公里處,中巴的安全門有突發狀況,中巴的警告聲鳴叫不止,原來是安全門的插銷不見了,大慨是路面太顛簸,彈飛出去了。

 

中巴的電子系統會判斷安全門異常,所以會強迫減速行駛,這對上坡需大馬力的中巴來說,幾乎是不能再往上行駛了,好吧!那就全員下車吧!反正離登山口僅剩4公里,讓我們來場森林浴之旅囉!

 

因為中巴安全門有問題,咱們就直接下車,享受清早的森林浴囉!

  

[美麗的中央山脈南南段、國軍殉職碑]

清晨6點,我們從大漢林道19K出發,約6點半朝陽緩緩昇起,灑落滿地金黃,看啊!遙遠北方的北大武山、南大武山迤邐而行,從3000公尺的高奔入巴士海峽,那是中央山脈的南南段,雲豹的故鄉,也是魯凱族、排灣族的原鄉。

 

續往前行,發現林道右側有一疑似土地公廟建物,仔細一瞧,原來是「國軍大漢基地殉職紀念碑」。

 

現在的登山客能夠輕鬆一日完成浸水營古道,最重要的因素是大漢林道有開闢到海拔最高點的登山口,不必像二次大戰結束前的古人須走上40公里的路程。

 

然而國軍弟兄得不分晴雨,即使颱風來襲亦得上山戊守,保家衛國,這大無謂精神令人肅敬,來吧!讓我們向國軍致上最高敬意。

 

國軍大漢基地殉職紀念碑

 

[浸水營古道登山口]

終於,我們來到了朝思慕想的浸水營古道入口,阿亮心中的第3名古道將要完成了,惟剩「司馬庫斯越嶺鴛鴦湖古道」及「哈盆越嶺」。

 

小休15分鐘後,大伙兒背包上肩,踏入500年歷史的浸水營古道。

 

浸水營古道,從荷領、明鄭、大清、日領及至國民政府,這500多年來發生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興趣者可拜讀楊南郡老師的大作「浸水營古道,一年走過500年的路」。

 

↘大漢雷達站,又稱「海軍海洋監偵指揮部第二中隊大漢山雷達站」

 

 

[浸水營古道的前世今生]

浸水營古道是台灣所有古道中,歷史最悠久,使用頻率最多的超人氣古道,說明如下。

一、遠古時期

屬於台東卑南族與屏東平埔族的聯絡道路。 

二、荷蘭人治理時期

1.荷蘭林哈上尉沿浸水營古道到台東、花蓮尋找金礦。

2.荷蘭官方對排灣族力里社很不爽,派彼得上尉率領120士兵前往征伐,最後力里社人求和,以順從參加「南路地方會議」告終。

3.「諾登」政務員想要強迫力里社人遷到平地,但是力里社人不從,於是「諾登」前往征伐,最後無功而返,因為國姓爺鄭成功來攻打台灣了。

三、明鄭治理時期

還是台東卑南族與屏東平埔族的聯絡道路,兩地藉由陸路互通。

四、大清統治時期

也是作為台東卑南族與屏東平埔族的聯絡道路,但是台東與屏東兩邊已有官廳,兩的官員、兵勇會往來交通。

五、日本治理時期

官方與民間使用率最高,日本人架設電信設施,也在大漢山頂建立軍事觀察站。
日治時期的大正3年(西元1914年),原住民為反抗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嚴格執行沒收槍枝計劃,由力里社帶頭起義,官方稱為「南蕃騷亂事件」,今稱「浸水營事件」。

六、國民政府時期

民國57年(西元1968年),國民政府利用美援在大樹林山(大漢山)建立雷達站,又稱「海軍海洋監偵指揮部第二中隊大漢山雷達站」,因為軍方管制,讓浸水營古道消失數十年之久。

 

↘進入浸水營古道,感受500年歷史的思古幽情。

 

[州廳界]

州廳界,顧名思義就是指高雄州阿猴廳台東廳巴塱衛支廳之交界,這裡也是浸水營名稱來源之地。

 

西元19196月上旬,第七任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從台北一路往噶瑪蘭、花蓮、台東視察,64日,總督明石元二郎由排灣族人扛轎上山,大有媽祖出巡之意,從巴塱衛出發,沿著浸水營古道上山,抵達浸水營駐在所已11點半了,大伙兒先吃午餐補充體力,接著再一路往上爬到中央山脈分水嶺,也就是州廳界,此時西邊的阿猴廳長已率領大批官吏、警察、力里社原住民(被強迫動員)在此恭候了。

 

之後總督明石元二郎就一路下山到阿猴廳,遺憾的是,當初總督明石元二郎大病初癒巡視台灣,實在累壞了,當回到台北又再度感冒,很快地惡化為肺炎,雖然日本天皇派御用名醫來台醫治,但是在同年10月,總督明石元二郎又很認真的搭船回日本參加閱兵演習,結果這次肺炎再度發作,最後轉為惡性肺炎,加上腦溢血與世長辭了。

 

之後家屬尊照總督明石元二郎的遺願,將其遺體安葬於台灣。

 

這是浸水營古道上最高的官職人員巡視,當年高雄州阿猴廳與台東廳巴塱衛支廳的小官、小吏都要到州廳界恭請大官視察。

 

第7任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
任期1918年6月6日-1919年10月24日

  

[浸水營駐在所]

過了州廳界,續往前5分鐘,左側有一解說牌,說明左上方的山徑是通往「姑子崙山」,姑子崙山是中央山脈南南段的一座冷門中級山,想要爬姑子崙山,要嘛安排二天一夜,第一天爬姑仔崙山,第二天走浸水營古道,不然就是單攻姑子崙山囉!

 

再繼續往前10分鐘,來到了大名鼎鼎的「浸水營駐在所」,浸水營古道的歷史變遷,簡單描述如下。

一、  大清統治時期:

         清光緒8(西元1882),在現在的浸水營駐在所遺址設立「大樹林營」,有兵勇30人,都在吸食鴉片,毫無戰鬥力。

清光緒20(西元1894),改名為浸水營駐在所,據說這裡鬧水災(排水不易),所以被只吸食鴉片,連打掃能力都沒有的清兵戲稱為浸水營。

二、  日本治理時期:

         明治34年設定浸水營駐在所,但命運多舛,不是被颱風毀壞,就是被排灣族人攻擊(誰叫日本人有天龍國人的思維,奴役可憐的台灣原住民)

 

↘楊大哥在浸水營古道上為我們解說歷史故事。

  

雖說浸水營駐在所是一個百年的古蹟,但是目前僅剩破敗的石砌駁坎、圍牆,已無當年宏偉的建築遺跡了。 

繼續趕路吧!不多停留浸水營駐在所,接下來要前往出水坡駐在所。

 

[出水坡駐在所]

接下來的路況仍是一路陡下,地面非常溼滑,畢竟這裡是年平均雨量5200mm的超級下雨地帶,是全台灣第二大的降雨區。

 

第一名是在台北平溪的火燒寮(又稱火燒樟),年平均降雨量6558mm,難怪全台灣目前大缺水,惟獨台北的翡翠水庫仍是水位滿滿。

 

續往前走,來到觀景亭,有180度的視野,這附近的山巒景色,大抵是南、北大武山附近的中級山,例如具馬奴山、大漢山、力里山、姑子崙山、茶茶牙頓山、山水坡山。

 

除了山水坡山較熱門外,其他的山都是冷門型的中級山。

 

↘浸水營古道上的九芎神木。

 

再往前走即進入九芎林,這兒的九芎數量很多,還有一顆碩大的九芎,足足可讓4~5人合抱,這是我爬山這麼多年來第一次看到蔚然成林的九芎樹,不知是在日治時期,官方嚴令禁止砍伐九芎樹,還是在國民政府時期,當地住民種植九芎,以利製作木炭。

 

不管原因如何,希望九芎在市場上毫無價植,如此一來這片九芎林就可以生生不息了。

 

繼續往前,經過「古里巴保諾駐在所」,不停留,還是往前走,約下午1點抵達出水坡駐在所。

 

 

出水坡駐在所的歷史故事如下

一、  大清統治時期

清光緒8(西元1882),為保障旅人往來浸水營古道安全,在這裡設置「出水坡營」,有屯兵30人,屬於台東州管轄。

二、  日本治理時期

大正8(西元1919),在清朝原來的遺止上,新建出水坡駐在所。

大正15(西元1926),遷移到400公尺外的台地,再度重建。

三、  國民政府時期

民國50(西元1960),林務局伐木工人與造林工人曾短暫利用駐在所遺址為工寮。

 

我們在出水坡駐在所休息,吃午餐,這裡也是越野單車騎士的休息站,看啊!登山客、單車騎士群聚於此,熱鬧的很。

 

↘浸水營古道上的單車客,
    可是,林務局有公告,禁止在浸水營古道上騎單車的說。

  

[出水坡神社]

此時我發現古道上有一解說牌,訴說山坡上方是「出水坡神社」遺址,楊大哥說往上爬5分鐘就看到了,於是我顧不得午餐還沒吃,策馬狂奔前去神社。 

往上爬3分鐘後,此地不見木造的神社或是鳥居,但見地上堆滿了石塊,料想是60年前,日本人戰敗後,撤離台灣,出水坡神社也隨之荒廢了。

 

↘出水坡神社遺址,只剩一堆石頭而已。

 

[出水坡山]

出水坡山,海拔655公尺,有二顆三角點,分別是

一、 二等三角點1196

二、 三等三角點

 

行走浸水營古道的登山客,只要從登山口往上爬1分鐘,馬上就登頂了,得來全不費功夫,這是指走浸水營古道的人,若是要單攻,必須從浸水營古道出口(台東縣大武鄉加羅坂)一路往上爬,海拔落差有600公尺,這似乎是很無趣的單攻。

 

若是從浸水營古道入口(屏東大漢林道進入),這也很奇怪的,因為都走到出水坡山水,何必再走回去呢?

 

所以說,出水坡山是較適合浸水營古道全程縱走,單攻太累人了。

 

↘出水坡山有二顆三角點。

 

[苗圃與大武溪河床便道]

過了出水坡山,接下來古道是一路陡下,經過木炭窯遺址、新姑仔崙駐在所遺址,最後來到了清代溪底營遺址,這裡有著浸水營古道上最特別的景觀,那就是香料植物「檸檬桉」,遠遠望去就像是巨大的電線桿一樣。

 

民國57年,國民政府聘請美國森林專家來到這裡指導種樹要領,當時美國專家建議種植檸檬桉樹、台灣櫸樹、光蠟樹。當初是以單一種類為主,但現在發現不符合大自然演替規則,於是已修正為森林多樣式種植方式。

 

續往前行,來到了已有70多年歷史的姑仔崙吊橋遺址, 僅剩橋墩而已,林務局在旁邊興建新的吊橋,讓登山客不必再冒著渡河的風險,可以安全地走到對岸,完成浸水營古道之旅。

 

今日,我們走過15.4公里的路程,從海拔1450公尺下降到200公尺,感受古道的豐厚歷史,盡覽多樣性的生態,
浸水營古道,一條穿越時光500年的歷史,值得您深度一遊。
 

 

浸水營古道上最特別的景觀,那就是香料植物「檸檬桉」,遠遠望去就像是巨大的電線桿一樣。 

 

↘新建的姑仔崙吊橋。

 

↘最後一段河床路,咱們搭乘小貨車,免除5公里遠的路程,但是坐在車上行駛於河床,很顛簸的。

  

[行旅照片]

↘清晨的南大武山,浮現在中央山脈南南段。

 

半夜3點半起床,4點從隆安民宿出發,車子開到距離浸水營古道僅剩4公里處,突然安全門有問題,大伙兒乾脆下車開始爬山了。

 

↘行走大漢林道,南大武山一直陪伴在身旁。

 




 


↘舊時的林道距離路標。

 

↘雖然林務局已公告禁止單車進入,但是今天仍然有50幾台單車偷跑進去。

 

↘浸水營古道簡易地圖。

 


 

↘邁向浸水營古道。

 


 


 


↘一下子就來到了古道最高點,這是最後有展望的地方,接下來就要進入森林之中,bye bye ,南大武山。

 


↘合照,留下倩影。

 


↘今天只要走16公里,只需6小時的路程,且一路下坡,浸水營古道是一條輕鬆的古道之旅。

 


 


 


 


 

↘浸水營駐在所遺跡。

 



 


 


 

↘單車騎士來了,要小心一點,避免被撞到。

 


↘在涼亭休息一下。

 


↘楊大哥為我們解說浸水營古道上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

 

↘可愛的母子檔,能夠一起爬山是很幸福的。

 

↘被刻字的涼亭柱子,不可取也。

 

↘歲月的痕跡,訴說浸水營古道豐富的生態。

 

↘獵人的生火遺跡。

 


 

↘加油~加油,還有8.4公里就到出口了。

 

↘美麗的松蘿。

 

↘共生。

 


↘浸水營古道上有許多九芎林。

 

↘繼續向前行,感受浸水營古道上美麗的事物。

 

↘很特別的花,但不知道是什麼?

 


 

↘漫步在浸水營古道。

 



↘出水坡神社遺跡。

 

↘出水坡駐在所遺址。

 


↘日治時代留下來的遺跡。

 

↘日治時代留下來的清酒瓶。

 

↘今天一路走來,幾乎都是下坡 ,偶而難得有上坡

 

↘出水坡山,海拔655公尺,有一顆 二等三角點 No:1196

 


 

↘當看到木橋,代表快抵達古道出口了。

 

↘看到茶茶牙頓溪河床了,我們已接近古道出口了,今日的行程即將結束。

 


 

↘清代溪底營盤遺址。

 

香料植物「檸檬桉」,遠遠望去就像是巨大的電線桿一樣

 

 

姑仔崙吊橋舊址。

 

姑仔崙吊橋舊址。

 


 

出口到了,終於要搭車了。

 


 

↘林務局新建的姑仔崙吊橋,讓登山客不必再冒險涉水通過茶茶牙頓溪了。

 

這裡已經是屬於大武溪範圍了。

 


↘現在是枯水期,我們可以搭接駁車走溪床聯外便道,快速通過,
    若是遇到溪水爆漲,就只好徒步行走5公里的山路了。 

 

↘今天要搭乘的接駁車。

 


↘上車囉!咱們要去民宿烤肉吃大餐了。

 

↘很辛苦的通過溪床路段,因為路面很顛簸,大家都上搖下晃,快暈車了,
    幸好只有4公里的路程,很快地就來到加羅板部落了,
    加羅板係指 Kalapang,意思是指很多七里香的地方。是台東縣內唯一的南排灣部落。。
 

 

↘下車囉,等待中巴來接我們,我們要去民宿吃烤肉大餐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ylian 的頭像
    shylian

    阿亮的假日趴趴GO!

    shyl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